Page 70 - Preservation for the Documentation of Chinese Christianity
P. 70
4 . 我所認識的香港基督敎協進會 梁林開牧師
我是在一九五六年,神學畢業後,就認 在港籌款,與世界各地有需要者分享資源,
識了香港基督敎協進會,但直到六十年代後 爲主作了美好的見證。
期才有較多的參與。協進會所給我的印象,
是 「雖小卻美」 ,因爲在香港各敎會機構 雖然面對九七,沒有人能準確預料屆時
中 ,不能算是一個大機構,因爲無論在組 會發生甚麼變化,借用聖經的話, 「這條
織 、職員人數及資源,都不能與其他機構相 路 ,你們向來沒有走過」 (書三 4 ) 但 是 上
比 。然而在這四十年來,卻爲香港的敎會, 帝鼓勵約書亞的話猶在耳邊,「你當剛强壯
甚至社會,所作出的貢獻和影響力,是有目 膽....」但願與我們同在的上帝,繼續帶領著
共睹的,爲此要感謝上帝。 基督敎協進會,負起祂所託付的使命,繼續
扮演先知,合一和橋樑的角色,與香港衆基
協進會令我感到最深刻的事,就是在六 督徒一起「剛强壯膽,承擔主工」 ,才能爲
十年代所成立的基督敎工業委員會,還有就 主作更美好的見證。
是八〇年代所舉辦的「八十年代敎會使命諮
詢會議」和八二至八六年間,這一段香港正 ( 梁林開牧師曾於八四至八五年度及八五至
面對前途不明朗的時期,當然還有發起「五 八六年度出任香港基督敎協進會主席。又梁
餅二魚運動」及 近 期 的 「尼希米工程」計 林開牧師現爲循道衛理聯合敎會會長及該會
劃 〇 安素堂主任牧師。)
雖然基督敎工業委員會之政策,在當時
敎會圈子內,曾引起很多的爭論;但是在敎
會變得愈來愈中產化的時候,有這樣的組
織 ,去關心基層的群體,是極其需要的。而
八十年代的諮詢會議,對協進會來說,是一
個與非會員機構的基督徒關係上的大突破。
當 時 ,該會議除了會員機構積極參與外,也
吸納了一些與協進會素無往來的,一些强調
。福音派」立場的基督徒的參與,爲香港敎
會 ,在不同神學背景的基督徒中,建立了合
作的基礎;而在會議結束前,所引發的「反
兩巴加價」的社會行動,也喚起廣泛的基督
徒 ,接 受 「社會行動」 ,也是表達基督敎信
仰的一種方式。而在香港的前途問題上,也
與各宗派之基督徒攜手合作,對政治上的衝
擊 ,及時作出積極的回應,雖然在中英聯合
聲明發表之後,塵埃落定,由於部分執行委
員 ,對 協 進 會 參 與 「社會行動」有不同意
見 ,而有分化的現象,但我始終對協進會在
香港敎會和社會上所扮演的先知、合一和橋
樑的角色,表示欣賞及感到驕傲。至於透過
「五餅二魚運動」及 「尼希米工程」計 劃 ,
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