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 - Preservation for the Documentation of Chinese Christianity
P. 5
二 、政 制 的 演 變 本會執行委員會於六月廿二日開會時,曾
決議致函各會員堂會及敎會機構 ,一方面鼓勵
當前香港人正面臨政制檢討的重要關頭。 他們組織聚會討論綠皮書,並將討論所得的意
過去一年,本港的傳播媒介對於政制發展的報
見及立塲向民意滙集處反映,及多爲香港前途
導無日無之,而市民亦越來越感到政制改革的
和社會整體發展代禱。此 外 ,更歡迎他們就政
重要性。五月廿七日,政 府 正 式 發 表 《_ 九八
制問題踴躍投稿本會月刊《信息》 。這些決議
七年代議政制發展檢討綠皮書》 ,徵詢民意。 都有積極一面的意義。
這是一份頗爲繁複的文件,市民大衆不易完全
掌 握 ,但在鍺綜複雜的問題中,最受注目的是
「宗敎自由」亦在過去ー年成爲敎會內外
有關立法局直接選擧的問題。
人士關注的課題。主要爭論的地方,不在於九
經過不少的爭論,現時已經越來越少人會 七後信徒有沒有信仰的自由 ,而在於表達信仰
反對推行 「直選」 ,餘下最具爭論性的問題, 的方式和範疇 。傳 統 上 ,香港敎會不單顧及個
是何時開始在立法局引進部份直選議席。主要 人靈魂的得救,而且勤於爲有需要的人提供各
的選擇有兩個 :八八年或九零年以後 。支持八 類型的社會服務,包括敎育、醫 療 、社會工作
八年開始有直選的,認爲本港政制的改革已經 等 等 。近 年 來 ,更有新興的基督徒羣體出現,
自八二年區議會誕生時開始了,並按照八四年 積 極 關 社 ,如針對公共政策的釐訂,不單只提
白皮書所訂定的方向循序漸進,因此沒有理由 出 批 評 ,並且多方與其他民間團體聯手,爲市
在這個時候突然停下來。更何况 ,根據中英聯 民大衆的福祉而努力。這種做法大槪引起當權
合聲 明 ,香港於九七年時便會有一個高度自治 者的關注和不滿,有人更因而提出「政敎分離」
的 政 制 出 現 。政治事務是需要邊做邊學 的 , 的 理 論 。可是敎會關心社會事務,純粹出於對
如果八八年還不開始有「直 選 」 ,香港人便 市民大衆的關懷,自舊約時代已有。敎會不是
沒有足夠時間去學習如何在九七年後運用聲明 一 個 政 黨 ,因此不會因爭奪政治力量而對政府
所承諾的高度自治權。至於反對八八進行直選 構成任何威脅。但敎會是一個羣體,與其他社
的 人 士 ,主要是因爲相信政制改革應與基本法 會團體一樣,都應具有參與政治的權利。至於
銜接 。基本法要到八九年才定稿,九零年才公 敎會是否運用是項權利,則屬敎會的內部決定
,政府不應越姐代庖。
佈 ,因 此 ,任何政制改革均應等到九零年後才
開 始 。
三 、 本 會 角 色
敎會在這方面有什麼反應呢 ?ー如市民大
過 去 一 年 ,協進會在多方面有重大的改變。
衆 ,大多數的信徒都屬於沉默的 大 多 數 ,對本
港的政制檢討和發展提不起興趣,或採取 「無 1 .由於資源的短缺,本會決定盡可能停止
可奈何」 的 態 度 。可幸的是,越來越多牧者和 提供長期性的直接服務,而多做思想領域的倡
信徒基於政治的分析、和信仰的催逼,不單淸 導 工 夫 。爲 此 ,本會直屬的傳搢中心,於一九
楚表明自己的立塲,並且盡力促使其他基督徒 八七年四月一日正式移交香港基督敎服務處管
投入關心。 理 。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