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 - Preservation for the Documentation of Chinese Christianity
P. 25
社群由於失去對重要基本服務的主控權而失去保障。
•政府擁有照顧市民,負起對社會資源作出再分配的角色,所以對於已經私有化的部門,政府不能開
脱監管的角色;此 外 ,並非所有服務都可以私有化,特別是與市民息息相關的民生基本設施,所以政府民
主化是私有化的先決條件。然而香港的問題是仍然未有全面普選的政制,政府的民主化過程仍然困難重
重 。
3 . 經濟上撤銷管制規定:
•撤銷管制規定解除了嚴格的勞工法,損害了工人與僱員的工作環境與條件,以及應有的生活質素場
處 。
•撤銷管制規定使不少本地製造業和中、小型商戶未能得到保護,因而不敵其他先進國的進口貨品及
資源充足的跨國企業而要結束營業,造成嚴重的失業問題,而對非福利國家影響尤深。
•撤銷農業補貼使大部份貧窮的小農失去與農務企業競爭的能力。對於農夫耕作下的不同地理條件來
説 ,撤銷補貼不能給予公平對待。它也使數以百萬計的農夫承受放棄耕地的污名。全球的耕地將會減少,
使主權國的食品安逐漸受到損害,也會引致在文化及社會上的巨大損失,並減弱未來世代的食物供應基
礎 。
敎會的任務:
在面向全球化時,敎會應該不斷尋求更新變化,去認識和發現全球化進程中的不同面貌,與群眾一起
尋求一個全球遠景(global vision)和一種新的生活方式。敎會作為上主在地上的延伸和與人同行的象徵,不
應抽離對公共事務的關注,相反地敎會必須基於福音對重造人性與社群的遠象,重視對人性尊嚴的堅持、
生命素質的提升、公 義 、參 與 、整個創造的可持續性,和普世合一的視野。
在全球化的時代,人被定義為經濟人,視自己只是消費者,從而一切社會角色都可能被商業性的關係
重新定位;另一方面,經濟全球化鼓吹一種以最大化利潤的掠奪性精神,並成為了唯一的價值。然 而 ,基
督宗敎強調人並非單向度的經濟人,相反地她/ 他是按照三一神的形象造成,她/ 他是在與上主和友鄰的
良好關係中展現其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,此外上主在創世時以各從其類的原則造出多元而豐富的萬物和自
然 界 ,都是與以全球化單一價值的商業化取向背道而馳的。任何全球化的進程都應該以保育和促進多元而
不是單一價值為目標。主基督也曾敎導我們「施比受更有福」或 「非以役人,乃役於人」的 信 念 ,也與這
種自私為本的經濟人觀念顯得不吻合。
另一方面,敎會不能無視今天世界的貧富嚴重兩極分化的實況。一邊是少數人的富裕而欣欣向榮的升
平 景 象 ,另一邊是多數人的貧困和流離失所的困景,這畢竟不是在榮耀上帝,也違背禧年那種透過財富公
平再分配表達的平等與共榮精神(利2 5 ,路4 ) 的 遠 象 。全球普遍的繁榮是敎會與全人類的共同責任。然
而個人的善行和個別的援助計劃雖然不可缺少,但卻仍是不足夠的,而是推動所有國家的參與和國際組織
建立公正的經濟體制,所以敎會應該以普世合一的精神聯合起來,一起爭取保障全人類的利益和未來。
在 行 動 上 ,敎會首要的責任是敎導信眾,認識其時代與上主的真理,並如何在生活中實踐,榮耀上
主 ,見證基督。敎會也應積極參與本土與國際的普世合一運動:在本土層面,推動企業承擔更大的企業社
會責任及問責性,以確保所有人的尊嚴受到重視,和自然環境得以可持續發展;在國際層面,則加強聯繋
網 絡 ,倡議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,使其更加民主化、公平和透明。此 外 ,敎會也應重視建立尊重兩性和愛
護幼少的家庭,並堅持任何經濟的發展都不能夠犧牲家庭的首要性,因為堅實的家庭才是建立與維繋社會
的重要支柱。
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