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 | 繁體 | 简体  
中醫藥學院 | 圖書館 | 主頁 | 
瀏覽全部記錄    進階搜尋
快速搜尋
| 和解劑
| 固澀劑
| 安神劑
| 治燥劑
| 治風劑
| 消食劑
| 清熱劑
| 湧吐劑
| 溫裏劑
| 瀉下劑
| 理氣劑
| 理血劑
| 祛暑劑
| 祛濕劑
| 祛痰劑
| 補益劑
| 解表劑
| 開竅劑
| 驅蟲劑
關鍵字搜尋    共 "20" 筆記錄    
   1 2 3 4 5   
編號    方名   組成   功用   主治   縮圖
1 三仁湯   杏仁; 飛滑石; 白通草; 白蔻仁; 竹葉; 厚朴; 生薏苡仁; 半夏   宣暢氣機,清利濕熱。   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於熱證。頭痛惡寒,身重疼痛,肢體倦怠,面色淡黃,胸悶不饑,午後身熱,苔白不渴,脈弦細而濡。  


2 大定風珠   生白芍; 阿膠; 生龜板; 乾地黃; 麻仁; 五味子; 生牡蠣; 麥冬; 炙甘草; 雞子黃; 鱉甲   滋陰熄風。   陰虛風動證。手足瘈疭,形消神倦,舌絳少苔,脈氣虛弱,時時欲脫者。  


3 白虎湯   石膏; 知母; 甘草; 粳米   清熱生津。   氣分熱盛證。壯熱面赤,煩渴引飲,汗出惡熱,脈洪大有力。  


4 安宮牛黃丸   牛黃; 郁金; 黃連; 朱砂; 山梔; 雄黃; 黃芩; 犀角; 冰片; 麝香; 珍珠   清熱解毒,開竅醒神。   邪熱內陷心包證。高熱煩躁,神昏譫語,舌謇肢厥,舌紅或絳,脈數有力。亦治中風昏迷,小兒驚厥,屬邪熱內閉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