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号 |
|
方名 |
|
组成 |
|
功用 |
|
主治 |
|
缩图 |
17
|
|
大黄牡丹汤
|
|
大黄; 牡丹; 桃仁; 冬瓜仁; 芒硝
|
|
泻热破瘀,散结消肿。
|
|
肠痈初起,湿热瘀滞证。右少腹疼痛拒按,按之其痛如淋,甚则局部肿痞,或右足屈而不伸,伸则痛剧,小便自调,或时时发热,自汗恶寒,舌苔薄腻而黄,脉滑数。
|
|
|
18
|
|
大黄附子汤
|
|
大黄; 炮附子; 细辛
|
|
温里散寒,通便止痛。
|
|
寒积里实证。腹痛便秘,胁下偏痛,发热,手足厥冷,舌苔白腻,脉弦紧。
|
|
|
19
|
|
大补阴丸
|
|
熟地黄; 龟版; 黄柏; 知母
|
|
滋阴降火。
|
|
阴虚火旺证。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,咳嗽咯血,心烦易怒,足膝疼热,舌红少苔,尺脉数而有力。
|
|
|
20
|
|
小半夏汤
|
|
半夏; 生姜
|
|
化痰散饮,和胃降逆。
|
|
痰饮呕吐。呕吐痰涎,口不渴,或干呕呃逆,谷不得下,小便自利,舌苔白滑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