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 | 繁體 | 简体  
中醫藥學院 | 圖書館 | 主頁 | 
瀏覽全部記錄    進階搜尋
快速搜尋
| 和解劑
| 固澀劑
| 安神劑
| 治燥劑
| 治風劑
| 消食劑
| 清熱劑
| 湧吐劑
| 溫裏劑
| 瀉下劑
| 理氣劑
| 理血劑
| 祛暑劑
| 祛濕劑
| 祛痰劑
| 補益劑
| 解表劑
| 開竅劑
| 驅蟲劑
關鍵字搜尋    共 "182" 筆記錄    
   1 2 3 4 5 6 7 ...   
編號    方名   組成   功用   主治   縮圖
1 一貫煎   北沙參; 麥冬; 當歸; 生地黃; 枸杞; 川楝子   滋陰疏肝。   肝腎陰虛,肝氣鬱滯證。胸脘脅痛,吞酸吐苦,咽乾口燥,舌紅少津,脈細弱或虛弦。亦治疝氣瘕聚。  


2 九仙散   人參; 款冬花; 桑白皮; 桔梗; 五味子; 阿膠; 烏梅; 貝母; 罌粟殼   斂肺止咳、益氣養陰。   久咳肺虛證。久咳不已,肺氣虛弱,咳甚則氣喘自汗,痰少而粘,脈虛數。  


3 九味羌活湯   羌活; 防風; 蒼朮; 細辛; 川芎; 香白芷; 生地黃; 黃芩; 甘草   發汗祛濕,兼清裏熱。   外感風寒濕邪,內有蘊熱證。惡寒發熱,無汗,頭痛項強,肢體酸楚疼痛,口苦微渴,舌苔白或微黃,脈浮或浮緊。  


4 二妙散   黃柏; 蒼朮   清熱燥濕。   濕熱下注證。筋骨疼痛,或兩足痿軟,或足膝紅腫疼痛,或濕熱帶下,或下部濕瘡、濕疹,小便短赤,舌苔黃膩者。